人間佛教在香港社會對健康與社會關懷之實踐
研究簡介
是次研究旨在收集、綜合並分析人間佛教在香港社會對健康與社會關懷之實踐經驗。
太虛大師首創「人生佛教」的概念,印順法師承其啟迪宣揚「人間佛教」,到今日佛光山提出「星雲模式」的人間佛教,佛教在社會大眾的眼中不再是躲於山林不問世事的「山林佛教」。放眼世界各地,佛教團體在辦學、醫療、救濟等各方面的慈善事業成績非凡。以台灣佛光山為例,它在台灣已有佛光和南華兩所大學,建有雲水醫院提供義診,它的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轄下服務包括災難救助、監獄教化、宣導失智症防治等等。
同為中國的一員,佛教在香港亦同樣扎根已久。可是,將兩者比較起來,佛教對於香港社會的影響力則遠不及台灣。兩者之差異相信是基於兩地的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等背景之不同。鑑於現存文獻並未有專門研究人間佛教對香港社會之貢獻和影響,本研究計劃對這空白之處作出研究。是次研究旨在對人間佛教在健康與社會關懷之實踐現況進行反思,並建基於分析所得對其未來發展提出有效的建議。
是次研究首先會從文獻入手,對香港佛教界在健康與社會關懷界別上的過往工作先進行梳理然後,計劃訪問佛教界的相關領袖和從業員(例如:心理學家、治療師、臨終服務工作者等)收集他們的實踐經驗;本研究嘗試結合過往歷史與業界實例,分析人間佛教在香港發展的優勢與困難;最後,總結分析所得,本研究期望能夠整理出一套實踐模式,可供人間佛教在未來發展時參考。
另外,為整理出可供人間佛教參考的實踐模式,本研究以人間佛教的研究為主,但不以之為限。計劃亦會嘗試以其他宗教的實踐模式作出對比,以求去蕪存菁,了解現存實踐不之處的同時,吸納其他實踐模式之長處。本研究的結論不啻為佛教在香港之發展提供參考,亦為其在許多與香港相似的大都市發展時提供可資參考的模式。
研究成果
學術期刊論文/會議論文(1-2份)、專門性書籍(1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