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詩歌創作的美好中尋找人間佛教的關懷與溫暖
中國文化自佛經傳譯入中土後,六朝開始的僧人都能熟習儒釋道典籍,能詩能文,到了唐代更形成了「詩僧」 族群,參與詩歌創作並提出詩學專著,對詩格、詩法的歸納、詩歌美學的開拓,都有增補之功。星雲大師的詩歌創作,絕大部分都是針對人間事象的關懷而發,並用最直白的話語,開顯佛陀拔苦與樂的悲智思想,意在移化讀者入佛本懷,通過三十七道品,走上解脫之路,可以說是「眾生有病如己病」的大菩提心,在當代佛教新詩創作的體現者。
我們十分榮幸邀請到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,蕭麗華教授帶領我們品讀詩歌,通過星雲大師的詩歌創作,品味佛法智慧在詩歌中顯露的語義和思想的交流,體會人間佛教的關懷與溫暖。
蕭麗華教授:曾任元智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、心理輔導中心主任,後任臺大中文系教授、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、臺大中文系副主任、《台大佛學研究中心學報》主編、《台大中文學報》主編、現代佛教學會第四屆理事長、中國唐代學會第九屆理事長。
回顧連結
1. 精選片段:https://youtu.be/cQNCQW-3E5Y
2. 完整講座: https://youtu.be/GUCCj5c-on8
3. 內地平台:https://www.mbachina.com/video/yxsp/202206/1756.html